政治协商会议名词解释
政治协商会议名词解释:简称旧政协。是根据1945年《双十协定》规定召开的会议。1946年1月10日在重庆举行,31日闭幕。参加会议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38人。即中国国民党代表8人;中国共产党代表7人;中国民主同盟代表9人;中国青年党代表5人;社会贤达代表9人。由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任会议主席。会议分为政府组织、施政纲领、国民大会、宪法草案、军事问题等5个问题进行讨论协商。会议上斗争的焦点是军队问题和政权问题。在军队问题上,国民党坚持先军队国家化,然后才能实行政治民主化;中国共产党提出军队国家化的根本原则是国家民主化与军队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的根本方案是国共双方的军队应同时交给民主联合政府。在政权问题上,国民党企图以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派几名代表到政府中做官的办法,来继续维持其一党专政的统治,并要中共交出解放区;中共则坚持改组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府,并提出实行地方自治制,得到了民主党派的支持。会议先后召集10次大会。1月31日,大会通过了关于《政府组织案》、《国{0313-1.}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5个方面的决议案。这次会议,由于中共代表和其他民主人士的共同努力,国民党政府作出了一定让步,从而使会议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和平民主、有利于人民的决议案,因而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但是这些协议,后来都被蒋介石撕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