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制名词解释
秦汉时期国家组织的主要官员。三公是秦汉最高的行政 长官,秦及西汉前期是丞相(百官之长)、太尉(掌军政)和御史大夫(掌监查), 西汉晚期为丞相、大司马(掌军事)、大司空(掌监查),东汉为司马、司徒、 司空(但此时三公名义上分部九卿,但均丧失原有职权)。秦汉九卿承担国家主 要行政职能,职名前后变化较大,但组织职能相对稳定。到隋唐三公九卿职能被 三省六部取代。
(1)三公名词解释:丞相名词解释:有左、右二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百官之首”;
御史大夫名词解释: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位低权重;
太尉名词解释:主管军务,虚有其位。
(2)九卿名词解释:负责各重要部门的具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