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经验材料
打造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经验材料
xx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把党建引领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着力推进基层治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建设和谐美丽宜居乡村增美添色。
一、以党建ldquo;破冰rdquo;引领自治ldquo;突围rdquo;,激活群众参与ldquo;源动力rdquo;。
协商议事解民忧。探索建立ldquo;乡里乡亲议事调解rdquo;机制,每月固定一天为群众说事日,由村党组织牵头,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把议事会开到农家门口,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通过ldquo;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合力干事、大家评事、公开晒事rdquo;五事工作法,让群众决议村级事务,激发自治活力。矛盾调解ldquo;纾民困rdquo;。借鉴推广新时代ldquo;枫桥经验rdquo;,组建194支矛盾调解队伍,充分发挥老党员ldquo;知情况、通人情、有威望rdquo;优势,积极开展邻里纠纷、地畔矛盾、婆媳矛盾等矛盾调解工作,累计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事项300余件,形成ldquo;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早化解rdquo;的自治新局面。志愿服务ldquo;暖民心rdquo;。成立ldquo;五色花rdquo;志愿服务队,通过ldquo;支部活动日rdquo;ldquo;党员义工日rdquo;等活动载体,开展卫生整治、治安巡逻、扶老助残等活动,将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情况进行量化打分,纳入党员ldquo;十二分制rdquo;积分管理,积分结果与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和评先评优挂钩,引导党员带头参与村级事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ldquo;一池春水rdquo;被不断激活。
二、以合力ldquo;蓄聚rdquo;筑牢法治ldquo;堡垒rdquo;,增添良法善治ldquo;正能量rdquo;。
坚持ldquo;防范在先、源头治理rdquo;原则,探索推行ldquo;三官一律rdquo;进村社,有序对接司法、公安、检察、法院、律所等单位,下沉各方司法力量参与普法宣传、法律维权等工作,不断汇聚基层法治建设强大合力。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室建立ldquo;金牌rdquo;调解室、ldquo;和为贵rdquo;调解室等法律服务阵地,累计邀请在职律师、法律ldquo;明白人rdquo;等群体30余人次,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事项110余件次,为居民提供ldquo;一站式rdquo;法律服务,畅通法律调解ldquo;零距离rdquo;。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将党内外法律法规作为ldquo;三会一课rdquo;ldquo;农民夜校rdquo;等规定课程,举办法治讲座、加强法治宣传,培养广大村民守法、学法、用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看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良俗,聚力实现ldquo;家门口rdquo;的法治教育。
三、以宣教ldquo;提档rdquo;厚植德治ldquo;底蕴rdquo;,打造淳风化俗ldquo;舒适圈rdquo;。
培树身边典型,弘扬德治新风。广泛开展ldquo;好婆婆rdquo;ldquo;好媳妇rdquo;ldquo;星级文明户rdquo;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坚持用ldquo;身边事rdquo;教化ldquo;身边人rdquo;,以ldquo;代入感rdquo;提升ldquo;道德感rdquo;,推动形成ldquo;崇德向善、见贤思齐rdquo;的良好风尚。规范村规民约,强化德治载体。各村社党组织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文化习俗、家风家训,做到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引导群众ldquo;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rdquo;,通过ldquo;小公约rdquo;不断激发德治ldquo;大能量rdquo;。组建宣讲团体,深化德治润心。积极整合各类文化资源,组建县委宣讲团、代表委员宣讲团、科技精英宣讲团、道德模范宣讲团、文化艺术宣讲团、ldquo;第一书记rdquo;志愿服务宣讲团等6支宣讲队伍,以快板、小品、书画展等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将党的好政策、群众的好生活融入其中,教育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不断增强参与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