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现场会上的发言范文
在乡村振兴现场会上的发言范文
去年以来,x市坚持以创新提升ldquo;三个模式rdquo;为引领,聚焦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靶向施策、攻坚突破,乡村振兴全面起势。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市、全省首批农产品出口产业集聚区。
一、聚焦培强乡村产业,在抓融合、塑品牌上攻坚突破。坚持以工业化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价值达x亿元。高点定位搭平台。加速推进x高效农业产业园、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等高端园区,投资x亿元、占地x亩的x高端预制菜食品产业园开工建设,x农谷创建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效引育强动能。引进落户x、x、x、x等头部项目20个,x、x等一批优质项目建成投产,出口农产品产业集群入选省ldquo;十强rdquo;产业雁阵型集群库。建成全国首个三产融合大数据中心,做强全省唯一的跨境电商平台,融入ldquo;双循环rdquo;,塑造新优势。高标推介强品牌。举办两届x博览会,策划ldquo;xrdquo;区域公用品牌,x入选全国首批受欧盟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全省仅有8个。
二、聚焦提升乡村品质,在抓整治、优环境上攻坚突破。高标准收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接续推进五年行动计划。提升基础设施补短板。新修改造重点农村公路x公里、建成旅游道路x多公里,累计完成改厕x户,户户通实现全覆盖。提标环境整治优生态。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国家级试点,被评为省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市;探索实行垃圾减量化分类试点,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提档示范标杆增亮点。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个,x个镇村被评为省乡村振兴ldquo;十百千rdquo;工程示范创建单位,创建为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市、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三、聚焦推动乡村增收,在抓创新、增福祉上攻坚突破。去年集体收入过x万元的村达到x个,覆盖率x%。拓宽增收渠道。深化ldquo;乡村赋能rdquo;工程,免费为村集体、群众开设网店x万个,带动村级增收x余万元。挖掘增收潜力。率先实施ldquo;党建统领、四社共建rdquo;,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x%。回引增收人才。依托全省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试点,深入实施ldquo;雁归兴安rdquo;工程,回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x人、回村任职x人。
四、聚焦推进乡村善治,在强堡垒、促和谐上攻坚突破。创新推行规范村级组织运行ldquo;十五条rdquo;,推动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深化ldquo;党建引领、三治融合rdquo;治理模式,抓实ldquo;听证 三调rdquo;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到市、去省访、进京访实现ldquo;三下降rdquo;。深化文明村镇、美丽庭院创建,常态化开展x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年送戏下乡x余场、放映公益电影x万多场次,文明村镇覆盖率x%。
对标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足:一是在培强农村产业上仍需持续加力。农业大而不强,缺少体量大、带动强的龙头企业,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高,接一连三、促进融合的作用发挥不够;x、x、x等一批优质项目刚刚起势,尚未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缺乏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乡村旅游品牌、农村电商品牌。二是在提升乡村环境上仍需持续加力。尽管圆满完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行了ldquo;一把扫帚扫到底rdquo;的城乡环卫保洁模式,但更多注重改善村容村貌,垃圾分类、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仍在探索破题阶段。三是在促进群众增收上仍需持续加力。防止返贫任务艰巨,享受政策脱贫人口中,实际务工人口仅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x%,ldquo;输血式rdquo;扶贫向ldquo;造血式rdquo;扶贫转变不够,脱贫内生动力不足。
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ldquo;三农rdquo;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以创新提升ldquo;三个模式rdquo;为引领,借势设立国家农综区开放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机遇,高举高打、加力突破,努力在全国出经验、出模式,加快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是加快产业从ldquo;多业态rdquo;向ldquo;融合化rdquo;迭代。聚焦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加快推进x、x等重点项目和x等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动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力争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x%以上;全力扩大品牌影响,建成农产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持续办好x博览会;全力提高创新水平,规划建设果蔬贮藏加工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实训中心,年内推广良种良法x项以上。
二是加快生态从ldquo;抓整治rdquo;向ldquo;提品质rdquo;升级。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x路、x路等重点农村公路建设,改造提升x个村、x户供水管网,新建改建中低压线路x公里,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聚焦厕污同治、村貌提升、清洁取暖等重点,高标准抓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年内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x个,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
三是加快增收从ldquo;探路子rdquo;向ldquo;创特色rdquo;转变。围绕推动集体、群众ldquo;双增收rdquo;,推广土地托管试点,年内托管土地x万亩,试点村村均增收x万元以上;加快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扩面提质,推行ldquo;村社一体化rdquo;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年内x万元以上村达到x%以上。探索建设返乡入乡人才创业园,指导镇村打造一批孵化基地、电商平台、创业合作社等平台,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四是加快治理从ldquo;多领域rdquo;向ldquo;全领域rdquo;覆盖。聚焦提升乡村治理实效,深化ldquo;乡风文明rdquo;行动,建立完善ldquo;综治中心 网格化 智能化rdquo;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网格员队伍、社区工作者三支队伍作用,统筹抓好矛盾化解、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底线红线,持续保持乡村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