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五年级上语文《落花生》说课稿

五年级上语文《落花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要说的这篇课文《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他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他能使孩子从落花生的品格中受到人格和价值观教育,使孩子终生受益。

  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把这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以下几方面: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ldquo;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rdquo;。

  2、认字8个,写字6个,理解ldquo;居然rdquo;、ldquo;收获rdquo;、ldquo;羡慕rdquo;、ldquo;体面rdquo;等词语。继续练习点画重点词句。

  3、分角色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ldquo;落花生,我想对你说hellip;hellip;rdquo;开头写一段话。

  重点难点有两方面: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ldquo;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rdquo;。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以ldquo;落花生,我想对你说hellip;hellip;rdquo;开头写一段话。这篇课文,我打算分两个课时来完成,这里我说一个课时。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ldquo;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rdquo;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了从根本上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把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从而抓住课文的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全文思想感情。基本思路是:设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mdash;mdash;发挥主体,让学生自主读书mdash;激励质疑问难,引导读中感悟,mdash;当堂组织辩论,鼓励各抒己见mdash;mdash;设计扩展活动,实现知识迁移。这课的教学,我采用切入式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是这样的:

  1、指名朗读第一段,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说ldquo;居然rdquo;ldquo;收获rdquo;是什么意思?ldquo;居然rdquo;在本段中起什么作用?

  2.教师小结: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呵护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一开始就直接切入重点段。在这篇课文里,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会从花生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在重点段的教学上,我采用的是八字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这里,我根据自身讲课的特点,给他们调换了顺序。

  第一步,读读,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比如:生字词读不准音,不理解的句子等,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自由结合读。

  第二步:议议,学生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讨论各自得到的启示以及自己对这个启示的想法和看法。

  第三步:讲讲,对自己的小组成员,结合生活实际讲一讲自己对启示的感受(可以举出生活中具有落花生精神的物和人,如:蜡烛、清洁工),感悟诚实做人,做有用的人的重要性;

  第四步:练练,在这里,教师可以将父亲说的富有哲理的那段话制成课件,展示出来,让孩子们反复阅读,达到背诵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学完课文后举行ldquo;实话实说rdquo;辩论会。并紧紧围绕辩论题ldquo;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rdquo;先让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接着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当主持人。来理解和体会做人的道理,使学生受到教育。

  为了更好地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两处使用了多媒体:其一是导入新课时,使用多媒体显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其二是理解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两段话时,多媒体出示这两段话,既向学生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又方便了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这两段话的意思和指导朗读,真正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三、说学法。

  ldquo;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rdquo;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教学时我采用开放式教学和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组织教学。

  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通过设疑、小组讨论汇报、朗读比赛、辩论会、读写结合、拓展活动等多种形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造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积极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读自悟、质疑讨论、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全面参与到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人人参与,覆盖面广,达到了大面积训练的目的。

  实现教学中多边活动的教学思想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多样化,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师问:同学们,现在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花生!你们吃过花生吗?喜欢吃吗?有谁知道花生的生长过程?它为什么又叫落花生呢?带着这些问题去揭示课题,我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2、多媒体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落花生的由来。

  (二)发挥主体,让学生自主读书。

  1、初读课文(用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形式)

  2、检查本文的生字词,如ldquo;榨油rdquo;、ldquo;居然rdquo;ldquo;便宜rdquo;、ldquo;爱慕rdquo;、ldquo;体面rdquo;、ldquo;吩咐rdquo;、ldquo;分辨rdquo;等词语。

  3、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4、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ldquo;落花生rdquo;讲了ldquo;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rdquo;这几部分内容后,老师提出几个问题:本单元主题是ldquo;收获rdquo;,在这篇课文里,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会从花生中得到什么收获呢?ldquo;在这几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rdquo;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三)激励质疑问难。

  引导读中感悟古人云ldquo;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rdquo;。在学生汇报自学所得后,我相机引导学生就词、就句、就段进行质疑问难。

  1、鼓励学生质疑:同学们,学习最可贵的是要能发现问题,发现小问题会有小进步,发现大问题会有大进步。下面老师要看同学们能不能发现问题。请拿出笔来,把你发现问题的地方全都标上记号。这样,便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质疑。

  3、学生质疑后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1)多媒体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两段话。

  (2)让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ldquo;情rdquo;。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

  (3)指导朗读:先让学生找出花生与苹果、石榴的不同点,画出对比的词句,然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推荐读、男女赛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评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以读为本,以读悟情。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当堂背诵课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当堂组织辩论。

  鼓励各抒己见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学完课文后举行ldquo;实话实说rdquo;辩论会。

  1、辩论题是ldquo;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rdquo;先让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接着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当主持人。

  2、辩论结束后,老师小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篇课文借ldquo;落花生rdquo;来比喻做人的道理mdash;mdash;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作者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他父亲的教诲和希望,后来就以ldquo;落花生rdquo;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终于成为一个著名作家。至于同学们是像花生一样默默的奉献,还是像石榴、桃子、苹果那样张扬自己,那应该由同学们自己去选择。

  3、在充分辩论的基础上,让学生以ldquo;我要做那样的人rdquo;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五)设计扩展活动。

  实现知识迁移课文学完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综合实践题:每位同学回家后,买上些花生。晚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尝尝花生,并与家人谈谈有关花生的话题。最后以ldquo;落花生,我想对你说hellip;hellip;rdquo;开头,写一段话。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