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赢在第二起跑线上

赢在第二起跑线上

在各地商务&“硬成本&”趋同化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效能,降低投资&“软成本&”,正成为区域争先发展的新赛场。可以预见,谁在效能建设上先行一步,谁的政府服务产品更具吸引力,谁就赢得了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先机。

在XX,机关的高效服务如同一只充满魔力的巨手,为&“XX之路&”插上了效率的翅膀,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效率XX&”。日前,我们赴XX进行了专题学习考察,所见所闻使我们耳目一新,倍受启发。

一、&“效率XX&”印象政府因服务而立身,服务因效能而精彩。可以说,效能建设是XX走向服务型政府征途中最大的一笔&“投资&”。

&—&—舍得&“花力气&”。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鲜明地亮出&“效率XX&”的城市名片,把效能建设作为贯穿政府一切工作的灵魂,摆在了全市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

组织有保障。成立了市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机关效能督查领导小组,分别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全市机关效能建设和评估的组织协调工作。

同时下设办公室,具体运作,督促检查。制度有保障。

相继出台了《效能建设工作意见》、《提高机关效能的若干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以制度管人,靠制度办事。机制有保障。

制订了《效能评估实施意见》,采取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集中与经常、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全市所有73个市级机关进行效能建设评估,以分数排位次,以位次论奖惩。&—&—舍得&“小利益&”。

不少地方的审批中心都碰到了同样阻力:部门不愿放权,行政审批表面上进了中心,决定权却还留在部门。XX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他们认为,&“有舍才能有得,先舍才能先得,大舍才能大得&”,&“舍得部门小利益,才能换来环境大改善,推动经济大发展&”。该市把审批事项的&“进驻率&”、&“授权率&”和&“办结率&”作为考核部门效能状况的重要指标,抓住关键,兑现奖惩,强力推进,效果显著。

仅去年进行的第四次大规模&“提速&”中,审批事项减少了26,总承诺期由原来的207天缩短为71天,减少了136天!&—&—舍得&“亮家丑&”。开展效能建设,社会是考场,群众是评委。

市委、市政府从各行各业聘请了26名特约监督员,他们不领薪酬,不公开身份,通过&“绿色通道&”,将暗访情况直接与市委书记、市长沟通,直接向效能办公室反映,使效能评估依据更充分,素材更充实,视角更广阔。在XX,暗访情况随时都有可能上电视,媒体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不少部门都有这样的心态,&“我知道会有暗访,只不过不知道哪天来&”。强大的外部监督力量,促使他们每天都紧张起来,每天都处在监督之下。

&—&—舍得&“斩马谡&”。只有赏罚严明,说到做到,效能评估才能成为高悬利剑。

XX将评估结果与各部门的年终考核奖直接挂钩,纳入到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管理档案,作为其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20xx年,1名镇长、5名副镇干部因连续两年居于评估末位,自动进入免职程序,被就地免职。

付出才有回报。经过近两年的效能建设,XX的机关工作作风、工作效能明显改善,人民群众对机关工作满意度明显上升,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明显增强。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xx年度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XX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市入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xx年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统计信息,XX位列第二,较上年又上升一个名次。

二、比照先进当自强行政效能,简而言之,是指行政管理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综合体现。对比XX,我们在这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至少可以用&“五个最&”来概况:最大的阻力的是&“惰性&”。

认为秦淮落后,慢是特色;满足好事多磨,磨是古训;相信忙有风险,慢才保险;觉得效能是体制问题,体制顺,百事顺;感到&“提速&”是普遍现象,大家动,我才动。有了这些认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就产生了;事不关己、得过且过的风气就形成了;自以为是、各行其是的现象就出现了。

最难管的是&“条条&”。垂直管理部门自成系统,权限集中,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同时也容易游离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外。

在此情况下,有的垂直管理部门对无利可图的工作撒手不管,对有利可图的工作一手管死。近年来,我们受理的行政效能投诉,涉及&“条条&”部门的占了相当比重。

最头痛的是&“中梗阻&”。有的部门和单位存在政令不畅的现象,如上下热中间冷、上下通中间阻、上下急中间怠等。

特别是个别部门对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研究决定的一些事项,以部门利益来取舍,凭个人好恶来筛选,严重影响了全区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进展。最麻烦的是&“事难办&”。

在调研中,企业反映,有一些部门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人好找了,但事情仍然难办。岗位虚设、责任虚拟、技能虚空、作风虚浮等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有的简单的事情、容易的事情,久拖不决,小事拖大,大事拖难。最反感的是&“三乱&”。

有的部门和部门职能转变没有完全到位,以收费代管理、只收费不服务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部分企业认为,现在个别部门收取的咨询等费用太多。

三、几点建议学习某某,目的是学XX之长,补秦淮之短,取XX之经,创秦淮之新。为此,在进一步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加强宣传,营造 氛围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围绕&“一个目标&”,提高效能建设的针对性。一个目标即打造最佳发展环境。

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实现&“八个明显提升&”,确保效能建设的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同类城区前列和全市领先位置。一是干部整体素能的优良率明显提升;二是机关的办事效率明显提升;三是依法行政的准确率明显提升;四是政务公开的群众知晓率明显提升;五是重点工作和任务的完成率明显提升;六是群众信访问题和涉及群众利益热点问题的解决率明显提升;七是机关信息技术的运用率明显提升;八是群众和企业的满意率明显提升。

2、抓住&“两个节点&”,彰显&“效率秦淮&”的先进性。在实施步骤方面,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基础建设年&”、&“全面推广年&”和&“总结提高年&”的三年规划。

我们感到,其中两个工作节点尤为重要。第一个工作节点是年内建成全区行政审批中心,实现效能建设由&“重典治标&”向&“重在治本&”的根本性转变。

要按照&“项目能进则进、手续能简则简、回复能快则快、服务能优则优&”的原则,积极推行&“一站式审批&”、&“并联审批&”、&“网上审批&”等审批方式改革,研发效能监控计算机网络系统,形成紧凑的流水线,缩短工作链条,方便群众办事。对审批权以外的其它执法权,要贴近政策底线,创新&“首查整改制&”、&“收费就低制&”、&“处罚备案制&”&“例行检查预告制&”、&“信用企业免检制&”、&“重点企业绿卡制&”等制度,实行&“保护型执法&”、&“疏导型执法&”和&“亲民型执法&”,杜绝&“摧残式执法&”。

第二个工作节点是在执法部门导入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实现政府服务模式由&“业务主导型&”向&“顾客导向型&”的根本性转变。建议推广区房产局等部门开展ISO认证的经验,尝试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导入到机关管理当中,制订政府服务标准,重组行政管理流程,缩短循环时间,保障服务品质,最终要让群众像逛商店一样享受政府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服务,努力实现政府管理的高效化、政府服务的规范化和服务品质的标准化。

3、实行&“三个分类&”,增强效能评估的科学性。一是分类实施。

建议对部门参加效能评估,不计分数,评估等次参照年底机关作风评议结果。

二是分类计分。行政司法部门的效能评估主要采用民主评议和集中考核两种方法,分别占40和60。

民主评议分值参照年底机关作风评议的结果。集中考核内容则包括&“机关作风&”、&“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和&“年度工作目标&”等4个方面,每个方面细化项目,每个项目量化分值。

同时,结合日常督查、明查暗访、部门获奖等情况,给予加分或扣分,提高评估结果的真实度。三是分类参与。

民主评议由居民、投资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反映公众评价;集中考核则由相关部门抽调人员,实地考核,体现区委、区政府的评价。

4、授予&“四项权力&”,强化结果运用的权威性。一是统一考核权。

整合区委、区政府的各类考核,一并纳入机关效能评估。机关效能评估作为区委、区政府对各部门唯一的年度考核,考核等次由区委、区政府决定。

二是优先评判权。评估结果作为评判部门、干部的重要依据,与评奖评优挂钩,与业绩评定挂钩,与选拔任用挂钩。

区内评先奖优、兑现奖励、任用干部,应征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意见。三是一票否决权。

效能评估排名后五名的部门,自动取消其所有全区性评先资格。四是责任查究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