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产生气体的变化》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质发生变化时,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例如产生气体。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发现有些物质变化会伴随一些特殊现象。

  2.能利用感官进行仔细观察,对物质变化的现象进行准确描述。

  3.能以观察到的变化现象如有气体生成为依据,判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尊重实验事实,愿意与人交流实验现象,分享观点。

  2.产生深入研究物质变化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感受物质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一种新物质。

  难点:对于实验现象及产生气体的合理求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小组):7个瓶盖、2个烧杯、1个自封袋、2个小勺、白砂糖、食盐、小苏打、水和白醋少许、2个滴管、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1个鸡蛋、半杯醋。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导入,复习回顾。

  播放两幅图片,一幅图是绚烂的烟花,另一幅图是一个柠檬和切成片的柠檬。

  2.提问: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图片中的问题并不难,但能很好地衔接第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建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为本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也能更好地将本课的学习内容同化到化学变化里。

  二、探索[来源:学科网]

  活动一:观察它们的变化

  1.提问:你们认识它们吗?

  展示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的图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了厨房里有许多物质是大家常见的。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分,分别是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还有白醋和水。

  提问:如果我把它们分别与水、白醋混合起来,你觉得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预测。

  2.观察有气体产生的变化。

  (1)取三个瓶盖,分别加入一勺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往每个瓶盖里加入10ml水;仔细观察、记录现象。

  (2)取三个瓶盖,分别加入一勺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往每个瓶盖里加入10ml白醋;仔细观察、记录现象。

  小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小苏打里滴入白醋时,有大量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

  追问: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的观点是什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学生预测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预测的方式,使学生关注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及时记录现象,引发思考——这是不是化学变化?需要什么条件来证实?

  3.过渡。

  谈话:产生气体还不足以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在交流中还需要了解这是什么气体,是不是新物质。因此,我们要研究这种气体,首先就要收集这种气体。

  活动二:收集这种气体

  1.提问:你有什么方法收集这种气体?[来源:学科网ZXXK]

  (1)取一个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在一个塑料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再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让小苏打与白醋接触。先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2)微视频:演示上述实验过程。

  推测: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

  (4)记录现象和其他的特点。

  2.观察气体的性质。

  (1)用袋子里的气体熄灭蜡烛的火焰。

  (2)播放视频,将这种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阅读资料。

  小组记录并思考:你现在觉得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这三个实验的研究,从产生气体到收集气体、观察气体的特点,再到气体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逐步找到这种气体是什么,是不是新物质,一步步完善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的证据,把它同化在化学变化的概念里。

  活动三:进一步观察

  提问: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物质可以和白醋产生气体,你能发现吗?

  播放一段关于鸡蛋壳、贝壳和白醋的变化的视频,展示实验成果——软化的鸡蛋。

  设计意图:这两个实验一方面用来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变化。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