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汇总
1.背景: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3.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4.简单经过:
⑴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变法、迁都。),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⑵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和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⑶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⑷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出逃。谭嗣同、刘光弟、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变法最终失败。
5.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6.变法失败的原因:
⑴客观原因:顽固派势力强大,维新派力量薄弱。
⑵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8.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wWw.Wk114.Cn 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