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二首-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诗二首-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三维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三)精读
分析、解读全诗
(一)先出示联想、想象的定义。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关系或具有相似关系.
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二)讲解第一节诗。
(1)诗人远望,望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明确】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而产生联想。
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街灯。
(2)这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找同学来说说。
【明确】 街灯联想到明星。
明星联想到街灯。
(3)在第一节诗中运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如何?请仔细揣摩。
【明确】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
(三)讲解二、三、四节诗。
(1)第二节描写的天上的街市是怎样的?而现实又是怎样的?
【明确】街市:繁荣、光明、富裕 现实:荒凉、黑暗、贫穷
形成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第三节描写的街市是怎样的?现实又是怎样的?
【明确】街市:自由 现实:不自由
形成对比,抒发作者的痛苦与悲愤,对自由的向往。
(3)第四节写带牛郎织女欢聚,那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明确】深深相爱着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相隔着,只有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才能鹊桥相会一次。
(4)写天上是如此的美好,牛郎织女的生活是如此幸福,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结合时代背景理解)
【明确】对黑暗的憎恶,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文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定然是不甚宽广”,“定然在天街闲游”都用“定然”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作者坚信这样的世界时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6)“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作为流星的量词,有什么妙处?
【明确】朵,本来形容花,这儿形容流星像花儿一样璀璨美丽。
(四)研读。
总结全诗
1.本诗通过由远远的街灯产生联想和想象描绘了天上的街市及美好的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2.让学生试着背诵全诗,并每组请一位同学上黑板默写。
拓展延伸
欣赏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表现在诗歌中往往就是比喻的修辞。想象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诗人贺知章由柳叶联想到春风,由春风联想到剪刀,联想自然、贴切又新颖,成为千古名句。现代诗人顾城八九岁时抬头看树枝,见树枝高而直,从而产生一个新奇的想象。诗歌中的联想和想象往往是一首诗的亮点,精彩点。
请学生说一说,由“灯”还能联想到什么?以“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开头,再写四句小时。请同学自由讨论,写在小纸条上,然后上黑板展示。
欣赏诗歌的意境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卞之琳先生的《断章》,通过几个画面,即在桥上看美丽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由桥上人和周围景色形成的美丽风景的人等等,让欣赏这首诗的人感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沉浸在那种美的意境。
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诵。(wWw.Wk114.Cn 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