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朝闻道,夕死可矣》国旗下的讲话范文

《朝闻道,夕死可矣》国旗下的讲话范文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x,今天演讲的主题是: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最初看到这句话时,我很疑惑:“道”究竟是什么?能够让人早上听了,即使晚上死去也不遗憾,这种牺牲未免有些轻易吧。但在阅读了很多学者的文章后,我发现原来“闻道”不仅是知晓了道,更是理解并践行了道。惟其如此,才能“夕死可矣”。

  那么,道是什么?以至于让孔子认为“闻道”就可死而无憾。道的本意是路,但作为哲学概念,道在不同学派中,其具体内涵是有差异的。老庄的道,是宇宙运行的总规律,抽象而宏观,是天地道;儒家的道,包含人格完善、社会大同,源于孔子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和品质超越的人格追求,是人世道。孔子把生命的意义都建立在道德追求和道德实现上,终其一生地追寻和完善此“道”,所以他才能发出“夕死可矣”的感慨。这一生慨叹中,我们听出的是孔子那份纯粹的追求,是他的理想高标。而当今社会所缺少的,恰好是这样一种纯粹高远的追求。

  比如,我们发明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我们呼吁和平、环保,它们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再比如,我们读书,学习,考试,包括此时此地,我们做国旗下讲话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只是表象上的发言与聆听吗?或许,今天的我们像井底之蛙般探寻那些局部、琐碎的问题,甚至追求的只是成绩、排名。当我们仅以此为目标,而缺乏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难免感叹“人间不值得”。而孔子千年前的教诲真切地告诉我们:追求在当下,却不能仅仅注目于当下。这是因为,只有我们具备了更高更纯粹的追求,才更能将生命的价值最大化。如果你认识到学习以至于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格完善和社会大同的神圣理想,那么你的态度将是锲而不舍、舍生忘死。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放眼当今世界,战乱、瘟疫泛滥、世界格局急剧变化,各种不确定因素使21世纪变得复杂而混乱。一些我们原本坚信的美好事物,不一定能永恒存在。既然我们与先秦诸子同样生活在由静向变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像他们一样,思考人生的终极问题,让人格完善和社会大同终有一天成为可能?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的境界有四,我以为在追求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静心叩问初衷,不弃纯粹,我们必将超越以本我为中心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的“功利境界”,达到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和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那时,我们也可以像先人般无悔、豪迈地说一句“朝闻道,夕死可矣”。(wWw.Wk114.Cn 转载请注明 )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