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小雨沙沙沙》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美术《小雨沙沙沙》优秀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理解美术中点与线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雨声、触摸雨水等形式,结合表演、欣赏、述说等做法,能运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表达下雨的感受,从而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对点、线、色彩的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雨的美,点与线的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结合,进一步培养对美丽的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点、线及色彩表现下雨时动植物的情景。
【教学难点】
点与线的变化,与情感的融合。
三、教具准备
油画棒或者水彩笔、课件、教具和纸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听雨声,唱《小雨》儿歌,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1.播放下雨的各种声音,听自然的雨声,请两位学生根据听到的声音到黑板上画点与线,让学生体会声音与点、线的关系。
2.听《小雨沙沙》音乐,打开教材,唱、念《小雨沙沙》的儿歌,体会音乐、儿歌与点、线的旋律。
3.播放春雷响了的声音,快躲一躲吧。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从听觉到用美术方法表现的能力。同时师生共唱《小雨沙沙》,放松心情的同时,拉近师生心理距离。
二:赏析引导,锻炼思维
看雨天,引出与雨有关的形象,打开学生的思维。播放小雨沙沙情景的幻灯片,用视觉去感受雨中有哪些形象出现和变化,并在纸上画出来。
1.蔚蓝的天空飘来了云。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一朵云,看一看,谁画的云能轻轻地飘在天空上?
2.眨眼间乌云堆积在一起。学生练习用线条画乌云,看一看,谁画的乌云厚厚的,满满的?
3.春雷响了,划过一道闪电。学生练习用线条画闪电,看一看,谁画的闪电有力量,有速度?
4.天空暗下来了,开始下小雨了,一滴、两滴,学生练习小小的点。雨点串在一起成了什么?理解由点连成线。雨越下越密了,成了长长短短的细雨丝,理解由线连成面。让学生认识用点——线——面来表现雨天变化的方法。
5.风呼呼的吹着,细雨丝被风一吹斜斜的落下来。学生理解雨的随着景象的变化线条也变化的方法。
6.雨也越下越大了,雨点噼里啪啦落下来,打在非洲菊(右图)的花瓣上,学生观察水滴,溅起了又成了一朵朵的水花。教师描述,与学生一起想象着画。
7.雨渐渐小了,风也停了,芦笋(左图)怎样了,念儿歌,画感觉。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练习,用点和线表现下雨情境中的基本要素。下雨时,不仅有雨点,还有其他天气变化:天阴了,乌云聚集了,闪电了……所以下雨了不应该仅仅只关注不同的雨点。雨天典型变化图片的播放,学生对雨天变化有所了解。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可能对天气变化时所有的特征都有所认识,观察之后还需要有个内化的过程,所以采用老师和学生一起画雨天的天气变化,降低了复杂度。
三:设置情景,丰富想象
创设雨中情境,启发学生讲故事,拓展思维,为学生画下雨的情境创作准备。
情境:画下雨天动物和植物的拟人故事。雨好像一个娃娃真调皮,跑到了田野里了。小花特别喜欢雨娃娃,猜猜它会怎么迎接雨娃娃?(出示教具小花),示范小花拟人的方法:在小花脸上添画表情;摆放小花的叶子。还有谁会来迎接雨娃娃呢?雨娃娃来得太急,小青蛙还没做好准备呢。你们有躲雨的办法帮帮它吗?(出示教具小青蛙)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添画荷叶、蘑菇当雨伞。教师再启发学生讲故事,那其他的小动物在下雨天会做什么呢?
【设计意图】动植物拟人手法的指导练习,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节课堂节奏,
适应低段学生心理需求。
四:独立创作,赏析佳作
学生想不一样的故事,创作一幅独特的下雨天的画。发各种彩色几何形纸片。学生进行创作。
作业要求:画一幅下雨天的画。可以画小花、小草、小动物的可爱模样,也可以画人们有趣的样子。
(巡回指导,幻灯片放小学生画下雨天各种题材的作业。)
由学生评价,最后教师总结。
(评价角度:1.用了哪些点和线,为什么这样用?2.小花、小草、小动物哪里最可爱? 3.能给你的作品取个动听的名字吗? 4.谁的画更有下雨天的情境?)
五:拓展提高—作品摆成雨滴和雨伞的形式
师生共同将刚刚绘制的作品做成雨滴和雨伞的造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wWw.Wk114.Cn 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