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摄影角度浅析王家卫电影的特点
王家卫电影的风格特色非常显著,但其电影风格的形成,并非刻意打造,而是每一部影片都紧扣主题,采用各种方法别具匠心地进行叙述,使影片的风格慢慢融入观众的感官中。他的电影风格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另类的观察角度构成了王氏电影独一无二的镜头语言。王氏电影所散发着的独特的魅力,在观众心里留下了鲜明的烙印,而观众最先感觉到的,就是他的摄影风格。
一、手提摄影带来的模糊感
一些观众会对王家卫电影中那些晃动的镜头画面有些微词,因为这些镜头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有时又让人不知所云。其实这些晃动的镜头是王家卫刻意安排的,他采用手提摄影的拍摄手法来突出表现都市的模糊感:情感模糊、关系模糊、时空模糊。当然,这种模糊感有时也会依靠画面的模糊来体现。电影中的一些对白和情节也是王家卫在拍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这也使得他在现场拍摄时,拍摄手法更加随意。当然,这种随意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对摄影手法的极致运用。
在《重庆森林》里有很多追逐的镜头,其中有一个镜头:“女杀手”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在街上奔跑着,我们很难感受到她到底要跑到哪里去,只知道有人在追杀着她,两者之间的距离很不清晰,这让观众在内心紧张时,也使电影充满了悬念。为了让追逐镜头的画面模糊并达到预期的效果,王家卫在拍摄的时候让演员林青霞以漫步的方式来进行拍摄,然后再进行高速放映。这时“女杀手”的脚步就像在快速奔跑一样,但周围的一切都开始模糊起来。
二、夸张的广角镜头带来的距离感
在光线的独特作用下,当采取广角镜头拍摄时,会使画面中景物范围大、景深大、画面边缘有些变形的现象。这些现象,恰好符合了王家卫大部分电影的主题。景物范围大、景深大可以反映出更多的信息,将更多的人或物纳入画面中,有利于场面调动。而画面的变形,又象征着那个年代香港人的压抑心态。
(一)固定镜头的运用
在香港电影中,很少看到一场戏从头到尾都是用固定镜头拍完的情况。但在《堕落天使》中,有六场戏都是用固定镜头来拍摄的,但我们并没有感觉到一丝拖沓,这六场戏,无一例外都使用了广角镜头来拍摄。
现代人可能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使我们处于同一时空,自我保护意识会封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已经习惯了从猫眼里去看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王家卫正是把握到了现代人特别是都市人的这种感觉,在影片中大胆使用了超广角镜头,把互不相识的人物纳入到同一画面中,画面中的都市人你来我往,彼此寒暄,嘈杂的背后却是内心的冷漠和抵触。另外,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镜头的角度与观众的视点非常吻合,画面可以在观众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广角镜头与运动镜头的结合
在《堕落天使》中,王家卫还将超广角镜头和摇晃镜头结合起来使用,我们看到了一张张扭曲的面孔、一幢幢畸形的建筑物,似乎时间和空间都被拉伸了。《堕落天使》以“杀手”为标签,但其实是一部关于错爱的电影,影片中的人物大都在追寻爱情,但到最后却发现,他们追求的爱情,只是空中楼阁。
影片没有按照通用的逻辑叙事,片中主人公似乎没有任何关系,若即若离。从表面上看是在说明“杀手”与“搭档”在“杀人”这份工作上非常有默契,实则暗示了他们各有各的时空,相互平行而无交集。既然时空是平行的,那么感情世界也不会有交集,影片在后面的情节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片中,人物的脸或身体经常会占据银幕的多半空间,在夸张变形的超广角镜头下,却更显出人物陌生疏离的感觉。在近距离的拍摄中早已变形的人物五官与远处的人群显得格格不入,主人公与这个社会的疏离感表达得非常明确。
三、长镜头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
长镜头可以将故事的意念准确地表达出来,将人物内心世界展现出来。由于长镜头需要多方面的精心设计和协调,对演员来说,是一种高要求,对王家卫而言,这是一种挑战。
影片《阿飞正传》中的女主角苏丽珍与旭仔在“4月16日下午3点前一分钟”定情。在被旭仔抛弃时,影片用长镜头展现了她和旭仔分手的镜头。当苏丽珍情不自禁地来到当初定情的地方,就在那天晚上的午夜前一分钟,她遇到了一直喜欢她的警察超仔,两人有了短短一分钟的交谈。在这场一分钟的长镜头戏中,镜头位置从始至终没有任何变化,但却准确地捕捉了到了两人在镜头前的互动,让观众看到了他们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