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论文 合同 演讲 心得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优秀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两种书写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比例尺两种形式之间的转化以及求比例尺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日常生活,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重点: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了解比例尺的两种书写形式,掌握比例尺的求法。

  三、教学难点

  难点:学生对比例尺本质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创设绘制地图和平面图的情境,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扩大),再画到图纸上。这时就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相对应的实际距离的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比例尺。

  2.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动1:比例尺的意义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可以表示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例如一幅中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这是数值比例尺,也可以写成 。接着提问:一幅北京地图的比例尺是这样表示的 ,这是线段比例尺,地图上的1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50km。你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吗?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可以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可以了。注意改写的过程中注意单位要相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cm:50km=1cm:5000000cm=1:5000000。继续提问:想一想:比例尺1:50000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沟通比例尺与分数的关系,可以根据比例尺直接得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或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多少倍。提问:在绘制比较精细的零件图时,经常需要把零件的尺寸按一定的比放大。如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你知道它表示什么吗?总结:除了可用比例尺表示把实际距离缩小画在图纸上,生活中还有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情况。

  活动2:求比例尺

  呈现例1,提问: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交流分享。总结:根据比例尺的概念,得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先统一长度单位,再相比化简。120km=12000000cm,2.4:12000000=1:5000000。

  3.巩固练习,应用新知

  带领学生完成课本53页做一做。

  4.小结归纳,构建新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为自己表现怎样?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5.布置作业,延伸课堂

  必做题和选做题,写出数学日记。(wWw.Wk114.Cn 转载请注明 )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